實施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的必要性及應注意的問題
2021-04-12 | 行業動態
農村電網是國家電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以“堅強、智能”為特征的新型農網,是新時期國家電網公司對農電工作提出的新的目標任務,也是實現農網與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必然要求。如何把農網建設成比較堅強且智能化水平較高的供電網絡,更好地滿足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新能源發展的需要,是一項艱巨而光榮的任務,需要我們超前謀劃,深入研究,準確把握,科學組織,有序推進。筆者就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的必要性及應注意的問題談淺見。
1實施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的必要性
目前農村電網建設依舊相對滯后,特別從2007年“家電下鄉”政策實施以來,農村電網供求矛盾更加突出。一方面,農村電網構建薄弱,110kV主網架配置不夠,變電容量不足,部分縣域110kV及以下變電站已超負荷運行,供電可靠性低;另一方面,由于一、二期農網建設與改造標準較低,大部分農村電網經過10余年運行,設備過于陳舊,安全性差,供電能力已不能滿足農村經濟發展的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實施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意義重大,一是有利于推動地區經濟快速發展,二是有利于提高電網安全運行水平,三是有利于推動新農村建設步伐。
2實施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應注意的問題
2.1要堅持“統一規劃、統一標準、明確目標、分步實施”的原則
統一規劃,就是各級供電企業要根據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電力需求情況,統一制定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的整體方案,安排電網建設與改造的先后次序和時間。統一標準,就是按照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立足長遠,根據我省的實際情況制定農村電網建設改造技術標準,標準要適當先進、全省統一。明確目標,就是對整個電網的改造都應先作經濟效益分析,明確電網改造后,線損和電價的降低,農民能得的實惠。分步實施,就是要根據規劃要求,分期分批進行,既要積極加快改造進度,又要防止不顧資金效益,一哄而上。
2.2要區分地域差異,兼顧自然環境特點
新建線路的路徑選擇應重新考慮其合理性,充分考慮山區、湖泊、城鎮、鄉村不同的地理特點,以最短的路徑為原則,在綜合考慮負荷點分布的同時盡可能將線路沿道路旁架設,便于運行管理,亦減少施工的費用,盡可能節約投資。在許多農村和城市的結合部,已經逐漸建起了經濟開發區,在開發區進行電網規劃和建設時,還要充分考慮經濟開發區的用電特點和企業性質,合理規劃電源和輸配電線路。
2.3要加強工程質量管控,嚴格安全生產管理
在全面實施農村電網改造,加快改造進程的同時,要嚴格安全生產管理,特別是縣供電公司及各施工單位要嚴格技術要求,合理調整規劃,嚴把工程質量,力保安全生產萬無一失。施工單位要切實抓好農網改造施工技術培訓,對施工中出現的重點難點問題,及時組織技術人員攻關,要加強施工隊伍的組織、管理、監督力度,督促各施工隊加強施工組織,嚴格施工管理,硬化施工措施,強化溝通協調,加快施工進度,確保工程質量,做到文明施工、和諧施工。
2.4要做到電與自然和諧相處,打造綠色生態電網
農村電網建設要與自然和諧相處.要順應自然、保護環境。農村相比于城市,一個很大的特點是自然資源豐富,在農村電網改造過程中,也要十分注意保護環境,在全力打造堅強電網的同時,通過減少電力線路走廊占地、加強施工管理、應用新工藝和新材料等方式,努力探索打造生態、和諧、綠色電網的新路。同時要盡可能做到生產生活用電分開管理,維護良好用電秩序。提倡實行農村動力負荷與照明分開使用的供電方式,改變農村現有的動力負荷與照明混用的供電方式,提倡生活照明用電與動力負荷分開使用,同時結合季節性及日負荷特點,合理配置變壓器,解決負荷的分配與調整問題,維護良好的用電秩序。
2.5要取得地主方政府的支持,積極營造良好氛圍
做好農村電網改造和建設,需要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必須依法保障群眾的合法權益,這是基本前提。同時必須加強協調,搞好政策的銜接。一方面,政府有關部門要重視并加強電網建設工作,重視建立健全日常性的事前協調和雙向溝通機制,另一方面縣供電企業要努力做深做細項目前期,主動加強與政府有關部門的溝通,努力提高項目的科學性和實施的可行性。
2.6要積極轉變發展方式,建設智能化農村電網
全面貫徹建設智能電網“統籌規劃、統一標準、試點先行、整體推進”的工作方針,針對農村供電特點、未來農村分布式能源接入的新形勢和各類客戶的用電新需求,以加快建設堅強電網為基礎,以提高智能化水平為目標,不斷完善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功能,著力增強電網與客戶、與各類新型能源的互動功能,努力打造結構優化、布局合理、技術實用、供電質量高、電能損耗低的新型智能化農網。在建設時,要統籌城鄉電網建設,要統籌電源、電壓建設,科學制定與地區新農村建設總體目標相適應的新農村電氣化發展規劃,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制定并落實與新農村建設要求相適應的電力設施建設目標和實施方案,加強工作調研,有效推進新農村電氣化建設。
1實施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的必要性
目前農村電網建設依舊相對滯后,特別從2007年“家電下鄉”政策實施以來,農村電網供求矛盾更加突出。一方面,農村電網構建薄弱,110kV主網架配置不夠,變電容量不足,部分縣域110kV及以下變電站已超負荷運行,供電可靠性低;另一方面,由于一、二期農網建設與改造標準較低,大部分農村電網經過10余年運行,設備過于陳舊,安全性差,供電能力已不能滿足農村經濟發展的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實施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意義重大,一是有利于推動地區經濟快速發展,二是有利于提高電網安全運行水平,三是有利于推動新農村建設步伐。
2實施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應注意的問題
2.1要堅持“統一規劃、統一標準、明確目標、分步實施”的原則
統一規劃,就是各級供電企業要根據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電力需求情況,統一制定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的整體方案,安排電網建設與改造的先后次序和時間。統一標準,就是按照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立足長遠,根據我省的實際情況制定農村電網建設改造技術標準,標準要適當先進、全省統一。明確目標,就是對整個電網的改造都應先作經濟效益分析,明確電網改造后,線損和電價的降低,農民能得的實惠。分步實施,就是要根據規劃要求,分期分批進行,既要積極加快改造進度,又要防止不顧資金效益,一哄而上。
2.2要區分地域差異,兼顧自然環境特點
新建線路的路徑選擇應重新考慮其合理性,充分考慮山區、湖泊、城鎮、鄉村不同的地理特點,以最短的路徑為原則,在綜合考慮負荷點分布的同時盡可能將線路沿道路旁架設,便于運行管理,亦減少施工的費用,盡可能節約投資。在許多農村和城市的結合部,已經逐漸建起了經濟開發區,在開發區進行電網規劃和建設時,還要充分考慮經濟開發區的用電特點和企業性質,合理規劃電源和輸配電線路。
2.3要加強工程質量管控,嚴格安全生產管理
在全面實施農村電網改造,加快改造進程的同時,要嚴格安全生產管理,特別是縣供電公司及各施工單位要嚴格技術要求,合理調整規劃,嚴把工程質量,力保安全生產萬無一失。施工單位要切實抓好農網改造施工技術培訓,對施工中出現的重點難點問題,及時組織技術人員攻關,要加強施工隊伍的組織、管理、監督力度,督促各施工隊加強施工組織,嚴格施工管理,硬化施工措施,強化溝通協調,加快施工進度,確保工程質量,做到文明施工、和諧施工。
2.4要做到電與自然和諧相處,打造綠色生態電網
農村電網建設要與自然和諧相處.要順應自然、保護環境。農村相比于城市,一個很大的特點是自然資源豐富,在農村電網改造過程中,也要十分注意保護環境,在全力打造堅強電網的同時,通過減少電力線路走廊占地、加強施工管理、應用新工藝和新材料等方式,努力探索打造生態、和諧、綠色電網的新路。同時要盡可能做到生產生活用電分開管理,維護良好用電秩序。提倡實行農村動力負荷與照明分開使用的供電方式,改變農村現有的動力負荷與照明混用的供電方式,提倡生活照明用電與動力負荷分開使用,同時結合季節性及日負荷特點,合理配置變壓器,解決負荷的分配與調整問題,維護良好的用電秩序。
2.5要取得地主方政府的支持,積極營造良好氛圍
做好農村電網改造和建設,需要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必須依法保障群眾的合法權益,這是基本前提。同時必須加強協調,搞好政策的銜接。一方面,政府有關部門要重視并加強電網建設工作,重視建立健全日常性的事前協調和雙向溝通機制,另一方面縣供電企業要努力做深做細項目前期,主動加強與政府有關部門的溝通,努力提高項目的科學性和實施的可行性。
2.6要積極轉變發展方式,建設智能化農村電網
全面貫徹建設智能電網“統籌規劃、統一標準、試點先行、整體推進”的工作方針,針對農村供電特點、未來農村分布式能源接入的新形勢和各類客戶的用電新需求,以加快建設堅強電網為基礎,以提高智能化水平為目標,不斷完善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功能,著力增強電網與客戶、與各類新型能源的互動功能,努力打造結構優化、布局合理、技術實用、供電質量高、電能損耗低的新型智能化農網。在建設時,要統籌城鄉電網建設,要統籌電源、電壓建設,科學制定與地區新農村建設總體目標相適應的新農村電氣化發展規劃,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制定并落實與新農村建設要求相適應的電力設施建設目標和實施方案,加強工作調研,有效推進新農村電氣化建設。